完善設施
當局最近推出的連串措施,包括重整巴士的營運模式、公衆停車場重新招標時提高收費、不斷改善路邊泊位安排等,可以看到是有意遏止私人車輛增加,減輕交通壓力,使行車更暢順。社會上的反應基本是贊同的,認為提高養車成本以減少私人車輛,可以有效改善交通環境,但前提是必須有完善的公交系統,讓居民放棄私人車輛後仍然可以方便出行。然而,目前巴士新的營運模式未出台,實際效果不清楚,其他的公交設施或剛動工、甚至仍在規劃。至於的士,價錢貴兼難截車,在這種情況下增加養車成本,難免惹來不滿。可以看到,推行任何政策措施,一定要符合實際環境,在適當時候推出,否則,即使如何完善的措施,也只會招來不滿。
在現階段,正如在此常提到,調整目前部分措施或道路設施,已可以紓緩交通壓力。例如路邊泊位,無論是電單車或汽車泊位,當車輛出入泊位時,總會影響來往交通。雖則時間不長,但由於進出車位的頻率不少,始終影響交通暢順。汽車泊位建議採用大炮台斜巷的泊位設計,在兩泊位間預留少許空間,雖然會略減少泊位數,但可以有效縮短泊車時間,對交通有利。
曾見到一個泊車位,先後有兩輛車擬泊進去,最終被迫放棄,第三輛車因車體較小,才可泊進車位,原因是前面是一列電單車泊位,期間耗去不少時間,令現場出現一條不短的車龍。汽車駕駛者均認同,遇到前面有電單車時,泊位會較困難。由此可見,電單車泊位若連着汽車泊位,兩者間適宜預留少許空間,可有效減少影響交通。
秦 馬